最近在讀 Deep Work (深度工作) 這本書,大意是說隨著網路的發達,愈來愈多的事物爭奪我們的眼球,使得注意力愈來愈難集中,許多工作都已淺薄化 (某種程度上碎片化,這是原因也是結果),書中有兩段文字讓我很有感覺。
最小阻力原則
在企業環境中,由於缺少各種行為對企業獲利影響的反饋,我們傾向於採用在當時最容易的行為。換言之,我們所做的事不見得是對公司最有利的事,反而是當下最容易完成的事。例如,永遠在線回覆電子郵件或者讓自己的行事曆看起來很滿。
以忙碌代表生產力
在沒有明確的指標可以證明工作是否有生產力或有價價的情況下,許多知識工作者下重拾工業時代的生產力指標:以明顯可見的方式做很多事。
我認識一些人,都以「立即回覆 email」為榮,睡醒第一件事是檢查自己的郵箱,睡前一定要把所有的信件回完,永遠在線回覆”重要”的 email。行事曆上排著滿滿的會議,開會時又盯著自己的郵箱拚命回信…三不五時還要回應一下 skype, line, what’s APP…
有一次,在一個 joint interview 中,有個同事說他一週工作六天,一天工作 16 個小時,基本上只要醒著的時間都在電腦旁…嘴角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這樣才能在公司裡高昇)。
我無意去評價別人的工作方式與生活哲學,但我自己無法適應這樣的工作節奏;當然,我也不會去追求與世隔絕,完全沒有網路的環境;畢竟,有網路的世界方便太多了。人生不是只有黑與白,中間還有無限的灰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