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 (下)

忠貞的共產黨員

本書雖然是講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但作者的父親是個很重要的角色。

作者的母親從小就很優秀,在見識過國民黨短暫的腐敗統治之後,對共產黨心生嚮往,一直希望能有機會入黨,但那時的共產黨是地下政黨,沒辦法 google 一下就找到入黨方式,即使斷斷續續接觸到一些”黨外人士”,也只能從事一些跑龍套的工作,離真正的黨員相去甚遠。再加上早期的共產黨具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入黨需要非常嚴格的考核及相關背景,一般人根本搆不著邊。作者的父親曾參與早期的革命工作(跟隨毛主席率領的紅軍四處打遊擊),算是根正苗紅的共產黨員,因緣際會之下,他與作者的母親相遇了。

早期的共產黨被視為工人階級的代表,吸引了許多知識青年和有志之士,希望能打倒鄉紳和地主代表的腐敗執政黨,作者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非常忠貞的共產黨員,一生為廣大的農民和勞工而努力;他可以一年工作 360 天(只在特定節日回家),一天工作18 個小時,只要醒著就是為人民服務,所以受到民眾的愛戴和同事的尊重。別人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當了高官之後就帶著親朋好友一起步步高昇;但作者的父親是嚴以律”己”,除了自己之外,家人、親人和好友也在”律己”之列:作者的母視因為是他的太太,所以敘職時硬生生被他降了兩級;他的小舅子表現優秀被黨員提名晉昇也被他擋下,因為他覺得是其他黨員為了巴結他而提名 (算是反向的身份歧視)。就連作者的母親懷胎十月時,也不能坐他的車子(級別不到,不能坐車,只能走路),因為怕別人說嫌話,結果因此而小產。許許多多的小故事都說明作者的父親心裡只有黨,只有人民(家人被排到後面去了)。

即使是這樣的忠貞黨員,仍然免不了被鬥爭的命運。

他一開始積極參與大躍進運動,心中隱隱覺得不妥,也只是覺得自己努力不夠,只要聽從黨的指示與毛主席的指揮,再難的事也能克服。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時,他覺得事情開始往錯誤的方向前進,身為黨員,他有責任上書給毛主席,讓黨聽到基層民眾的聲音,他天真地認為黨章裡制定了黨員上書的權利,殊不知毛主席讓人民暢所欲言的目的只是為了找出反對者 (公司的高層要大家不必客氣地提出建議,若你信以為真,接下來他就會對你不客氣了…),而找出反對者的目的就是要肅清異己,打擊政敵,進一步穩固自己的權力。不意外地,作者的家庭被打為黑五類,而且被分散下放到不同的勞改營,幾年內都看不到自己的家人。

即使被自己熱愛的黨如此摧殘,在平反之後,自己的女兒要上大學時,他仍不願意走後門去關說,他仍然相信這個黨、相信毛主席,相信他的價值觀,但是,值得嗎?書裡有一段話:

1967年2月的一天,在恐佈氣氛最濃時,我父母曾有過一次長談。當時母親坐在床邊,父邊則坐在一張藤椅上,兩人面對面。他告訴母親,他現在總算明白了「文化大革命」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不是真的要搞「大民主」,讓一般群眾說話;也不是打倒幹部的驕氣,取消他們的特權。「文革」是用血腥的手段來擴增毛澤東個人的權力。

最忠貞的黨員說出了藏在內心最深處的秘密,但毛主席的畫像至今仍高掛在天安門廣場上。

人治 vs 法治

前一陣子重新看了歷史名劇「雍正王朝」,發現廣大的人民永遠在祈求一位青天大老爺為他們做主,這就是典型的人治。所有的制度典章都不可靠,就算有一些法條,解釋權也永遠掌握在主政者手中,要殺要剮只是當局一句話而已。文化大革命時期就是這樣的感覺,不論你是要批鬥階級敵人,還是整肅你的政敵,亦或是覬覦別人的財產,依靠的都是長官的一個眼神或動作,而非有憑有據的法律條文。所以,雖然是批鬥或整人,大都不會以致人於死為目的,因為沒有明確的法律告知對方犯了什麼錯,也因為誰都不知道面前這個被整的人什麼時候會翻過身來整自己。

法治的社會雖然略顯僵硬,但所作所為都必須於法有據,主事者不論愚賢都被限制在相對固定的框框內,碰到想作惡的政府,破壞的程度也會比較節制 (相同地,遇到想做事的政治家,做起來也是綁手綁腳,但這是必要之要)。話說回來,權力帶來腐敗,古今中外皆然,所以我堅定地認為政府一定要定期換人、換黨,即使是民主的政府也是如此。所以,像普丁這樣當了兩任總統,利用總理的旋轉門再上台的政府,其背後肯定腐敗不堪,更別說一些執政者拚命修改憲法想要當終身皇帝了。

我希望這是一部小說,裡面的情節最好都是虛構的,但它不是小說,它是作者家族的真實故事,而且很多細節都比小說要精彩。作者還有另外兩本書,一本寫慈禧,另一本寫毛澤東,我應該會找來讀。

~wild-swans-three-daughters-of-china-2~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