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見高報酬伴隨高風險
但是,風險的定義非常多元
學術界使用的風險指標是 Beta (即個股價格與大盤的關聯性)
不過我覺得最通用的指標是”能不能睡得好”
也就是你能不能在市場變動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安穩地睡個覺,而不是抱著擔心翻來覆去
這是因為每個人對風險的忍受度不同
有些人無法容忍資產有任何一丁點下跌的風險
也有些人面對 30% 的下跌面不改色
所以,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準則,重點在每個人的風險忍受程度
而風險又跟年齡、收入、資產大小相關
一般而言,年齡愈輕、收入愈高、資產愈多的人,風險承受度會相對較高
那麼,風險跟報酬的關係又為何呢?
下面是不同資產類別的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圖
你可以看出一條左下到右上的直線趨勢
代表風險愈高,的確伴隨報酬的增加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例如房地產信託的風險高於高收益債,但報酬並沒有明顯增加
又或者新興股市的風險比美國股市來得高,報酬同樣沒有等比例增加
不過,這張圖確實說明了傳統投資標的的關係:
以報酬來說,股票>債券>定存
而風險也的確是股票>債券>定存
以往,我總會建議投資人依年紀,把資產做以下配置
股票比重 = (110 – 年齡)%
債券比重則是 (年齡 – 10)%
例如,如果你是 30 歲,你應該把資產的 80% 放在股票,把 20% 放在債券
當然,還得考量到你對風險承受度去做微調
但是,這幾年來我的心態有了一些改變
債券,在我心中就是固定配息的投資工具
也就是說,每隔一段時間,債券就會提供利息給投資人
我們的工作也是一樣,每個月會收到一定的薪資,轉入我們的資產配置中
換言之,工作就是一種債券
如果你可以接受這樣的想法,資產配置中的債券比例就可以再降低一些
當然,股跟債的比例沒有一個通則,完全看你的風險承受度而定
只是,就算再保守的投資人,還是應該把一部分的資產放在股市中
因為,債券的報酬只能勉強趕得上通膨
想要讓手中的資產能增加實質的購買力,還是要依靠股市
(註:過去幾年股市表現非常好,債券則相對較差;
但債券可以提供股市下跌時的緩衝,建議還是要有一定比較的債券)
上面這個圖還提供了一個”常識”
如果你聽到某個投資工具可以提供超過 20% 的報酬,而且還沒有風險
有很大的可能,這會是一種詐騙
千萬不要陷入投資的陷阱中而不自知
我一直以為房地產的投資應該是屬於風險低者
以長期投資來說,我也覺得房地產是低風險
上圖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