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創新高 9.1%

六月份美國的 CPI 在本週三晚上公告,9.1%,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8.8%,繼續創下四十多年來的新高,美股、台股期貨和加密貨幣都應聲下跌;但是,一兩個小時過後,所有的風險資產都緩步回穩,不像上個月的通膨數據一出,整個市場持續下跌 5~10% 那麼嚴重,為什麼呢?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首先,在公布六月份 CPI 之前,網路上就有謠言說會創新高,甚至有可能會到兩位數 (10.1%),市場曾經小小驚慌了一陣子。後來,美國官員出面打了預防針,提到六月初的 CPI “非常高”,但是六月下旬的數據隨著原油和各種原物料的回檔,CPI 略為下滑,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 9.1% 數字。

9.1% 不僅高於分析師的預期 (8.8%),也高於五月份的近期新高 8.6%,照理來說會引起恐慌,因為過高的 CPI 會讓美國聯準會繼續升息,而且有可能祭出破天荒的升息四碼 (一個百分點),這對市場會是非常強烈的衝擊,如果七月升息四碼,代表2022 才過了一半就已經升息了 10 碼 (三月 1 碼,五月 2 碼,六月 3 碼,七月 4 碼,加拿大已經率先升息了四碼),這樣的強度只有上世紀八零年代的大通膨堪可比擬,那時的聯準會利率曾經高達 19~20%,經濟蕭條也隨之而來。

就在所有人對經濟前景擔憂害怕的時候,所有的風險資產卻像打了預防針似的緩步走堅。Dow Jones先是下跌 1%,之後收復了至少一半的跌幅;Nasdaq 也是在下跌 1% 之後,當天就回到了平盤;台股夜盤的期貨更是直接翻紅,隔天的股市最後居然上漲 0.5%;比特幣連前低都沒有碰到就回到了 CPI 公布前的水準,緩步上揚。很多分析師的解釋是六月份的 CPI 就是頂點了,從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原油的價格從每桶 120 美元跌到 95 美元,小麥等主要農產品也從高點下滑了至少 20%,各種金屬原物料價格也在持續下跌,在在顯示通膨的壓力已經大幅減緩,七月份的 CPI 應該會降到 8.x%,甚至跌破 8字頭。

利空不跌是市場走穩的第一步

我不敢說這裡就是市場的底部,牛市會就此展開,但是底部需要的就是利空不斷的淬鍊;在各種壞消息不斷地轟炸下,如果市場沒有進一步下跌,行情就會在絕望中誕生 (同理,利多如果不漲,常常就是牛市的頂部)。火熱的 CPI 數字沒有對市場造成重擊,所有人都預期金融市場會有更大的動盪,世界經濟會進一步衰退,在這樣的預期之下,股市反而更有機會。

股市是經濟領先指標,大約提前反應 3~6 個月後的市場狀況。換言之,經濟最壞的狀況可能已經過去,或者會在未來一到兩季落底。再者,我們可能已經在經濟衰退的循環裡,美國即將公佈第二季的 GDP,如果連續兩季成長率為負值,就符合衰退的定義,聯準會必須在打通膨和抗衰退之間做一個抉擇。如果通膨回到可控的範圍,沒有人願意看到經濟衰退,升息就會減緩或暫停,甚至有降息的可能來提振經濟 (原本的預期是 2024 年,現在有可能提前到 2023 年)。

身為投資人,我們該怎麼做?

不論這幾天的市場如何反應 (上漲或下跌),我們處在熊市裡是無庸置疑的,問題是市場會繼續下跌,還是就此一路上漲?我相信沒有人知道確切答案(如果有,請介紹一下),但我會給出我的預測跟相對應的做法,很可能會不準,僅供參考。

不要看報章雜誌操作股票

如果你看到 CPI 創新高就認為股市 GG 了,進而出清手中的股票,甚至進場放空,有很大的機率你會賣在最低點;又或者你在本週一看到國安基金決定不進場,股市開始瘋狂下殺,最後一根稻草就這麼把你壓跨(出清、出清、全部出清),結果當天晚上政策來個髮夾彎,把前一天的跌幅全部收復,你會不會覺得自己被耍了?看報章雜誌操作股票是非常危險的行為,且不說資訊的正確性,就算它是對的,等投資人看到時都已經是二手、三手、甚至好幾手的新聞了,用這些落後的資訊買賣股票,勝率非常非常低。

不要去預測股價

預測股價的高低是神人做的事,神人只能放在心裡供著,千萬不要嘗試去模仿。

就以上述的 CPI 為例,如果你覺得 CPI 會影響股價的高低(任何總體經濟數字都一樣),費盡九年二虎之力去預測 CPI 的數字,結果會如何?第一,你的預測值很可能不準,上述的華爾街分析師有各種工具跟龐大的研究團隊,每次得到的數字都跟實際值有不小的落差,身為小小投資人,實在很難跟各大機構相抗衡。其次,就算你的預測真的神準,股市的反應很可能跟你預期的相差很大。原本預期股市可能會因為高居不下的 CPI 大跌 5%,結果股價卻不動如山。

定期定額、做時間的朋友

我相信目前是股市的相對低點,向上的機率大於向下的機率,大概 2:1 ,但不代表不會下跌。就像前面說的,不要試圖去預測股價,而是為各種可能做好準備。

如果你是定期定額的投資者,過去半年的股市表現可能會令你心灰意冷,想要停扣,甚至把手上的部位贖回,千萬不要!! 你的生活不應該被股市的上漲或下跌所影響,繼續努力工作,繼續定期定額累積你的資產,等待半年或一年之後回頭看 (其實應該更久,例如五年),你會感謝自己的堅持。

如果你是低買高賣的交易者,希望你能在過去半年的動盪中 survive。我是長期投資者,手中的股票一放就是十年,我相信世界的經濟長期向上,人類的努力都會反應在股票市場上,所以我會持續投資,慢慢把手中的現金或債券部分逐步轉換成股票。但絕對不 all-in,因為 all-in 是相信自己會戰勝市場,而那是一種絕對的錯覺。

2022 年初我曾經寫過一段話

真心希望股票市場能有長時間的大幅回檔(超過 20%,並且超過半年) 理由有二,1) 對自己的資產配置做壓力測試;2)回檔才有便宜的資產可以累積

沒想到一語成讖,這波熊市已經回檔超過 20%,也持續了至少半年。壓力測試目前算過關,只是必須進一步調整以因應可能的極端情況。打了八折的資產正是撿便宜的時候,只是大多數人都不敢在這時候進場。我的建議是逐步進場,不要期待買在最低,同時要保留部分現金,尊重市場,因為永遠要為下跌做準備。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