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如何學習 (上)

學習如何學習 (上)

「學習」這件事,是需要學習的,這不是繞口令
(就像我很久以前看過「如何閱讀一本書」,它也是教你如何去讀書)
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中學生,它提供了很多科學的理論跟方法來幫助你學習
同時,它還用了大量的比喻,讓你對大腦和記憶有更深刻地認識
如果我年輕時就知道這些知識,一定會對學習更有熱情

本書一開始就提出兩種思考方式: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
(它跟卡尼曼的兩個系統有點像但不完全一樣)
專注模式能開啟我們的腦部位,讓我們展開學習的旅程
所有需要你認真思考、推理、計算與記憶的步驟,都需要開啟專注模式
發散模式則剛好相反,它能讓大腦放鬆、不侷限於某一個觀念或想法
在幫助我們進行概念的連結時特別有效 (腦內的神經元連結非常重要)
為了讓學習更有成效,我們必須讓大腦在兩個模式之間進行往返
專注模式讓我們集中精力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但觀念之間的連結,需要發散模式的幫忙
好的發散模式有:散步、作運動、聽音樂、畫畫、洗澡或淋浴及睡覺
(阿基米德就是在泡澡時發現了浮力原理!)

書中的一些比喻我覺得非常有趣生動且形象化
例如,它把腦神經比喻成有一隻手臂跟三條腿的太空異形

長期記憶像是學校裡的置物箱,而工作記憶則像你身上的書包
置物箱的空間很大,可以放很多東西,但你沒辦法揹著趴趴走
書包裝的東西有限,可以隨時提取,只是裡面的東西有可能會掉落出來
而你的注意力就像一隻章魚,可以讓你抓住腦中的想法
有些章魚的腳比較多,可以同時抓住多個想法
有些則比較”滑溜”,一不小心就會讓想法掉落到地面
章魚可以把一些短期記憶放到你的”書包”中
但需要一些技巧才可以存放到你的置物箱裡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記憶力能更好一些
這其實分成了兩個部分:儲存跟提取
就儲存而言,專注、覆誦跟圖象化記憶可以把更多的東西放進置物箱裡
但能提取出來使用的才算你的記憶,所以你需要刻意練習跟積極回想這些技巧
書中也提到了記憶宮殿這個古老的方法
我在玩「小雞拔毛」這個桌遊時,就使用了記憶宮殿這個方法,的確很好用
除了以上這些技巧之外,作者也建議了很多有用的基本功
例如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每天讀一點、交錯學習等,都非常實用

話說回來,書中的知識如果沒有在生活中實踐,終究只是別人的知識
所以,我今年想使用皮姆斯勒法來學習一門外語
看看是否能達成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