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到財務自由,都是要存個幾千萬,或是工作 30~40 年,不斷地儲蓄與投資才能達到(或是中個樂透);縮衣節食、辛苦幾十年後,還要搭配成功的理財,才有機會完成財務自由的夢想,想到這裡,會不會讓你打退堂鼓,覺得還不如即時行樂就好呢?其實,財務自由不需要一上來就訂下宏大的目標,我在這個視頻裡學到財務自由的七個階段,搭配我的理解與親身經驗,寫下這段文字(以及試算表)供你參考。
首先,財務自由不必然要跟提早退休畫上等號。近年來流行的 FIRE 運動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ment Early) 其實是兩個階段:財務自由加上提早退休。想要提早退休一定要能財務自由,但財務自由有不同的階段,你不必一定非得要往提早退休狂奔而去。我心目中的財務自由定義是「擁有選擇的自由」;你可以選擇自費藥物而不是健保藥物,你可以選擇 A 工作而非 B 工作,你可以決定要跟這個老闆還是那個老闆(甚至自己當老闆),你可以選擇居住在這裡而非那裡(或是離鄉背井),你可以選擇陪伴家人而非無意義的加班,你可以選擇在平日出遊而非在假日人擠人… 擁有這些選擇的自由就是財務自由的目的,而想要擁有這些自由,你需要有不同程度的資產。
財務自由的 1~3 階段
第一階段的財務自由是累積一個月的生活費
第二階段的財務自由是累積三個月的生活費
第三階段的財務自由是累積六個月的生活費
以下用一些參數做假設,看看如何達到不同階段的財務自由:
什麼?存下 NT 45,000 元就是財務自由,這個標準會不會太低了?別急,聽我娓娓道來。
在歐美,很多初入社會的新鮮人背了很多貸款(通常是學貸),過的生活是 paycheck to paycheck,通常是每兩週會收到工資,支票到手之後付完學貸、房租跟必要的生活費之後就沒了,只能再等兩週後的發薪日,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月光族。不止是社會新鮮人,很多領取最低工資的藍領階級也是如此,他們連租房所需的一個月押金都沒有,所以只能住在價格更高的 Motel 裡 (「我在社會底層的生活」這本書有詳盡的說明)。所以,不只沒有存款,想要在每個月的薪資裡挪出 10% 儲蓄都有很大的困難。畫面轉回台北,稅後月收入有 NT 50,000 應該是個可以達成的目標,但重點是目前存款與儲蓄率。剛入社會的新鮮人可能沒有什麼存款,但不需太過擔心,因為你們擁有更寶貴的資產:時間。我覺得比較困難的是儲蓄率。
如果你隻身生活在台北,房租可能要 12k,伙食費大概 15k,手機、網路相關費用可能要 1k,交通費也許需要2~3k,與朋友交際娛樂3~5k,其他零零總總算個 5k,你的儲蓄率大概是 10~20%;如果追求高檔消費或是每年換手機,儲蓄率可能會降到 10% 以下。
儲蓄率是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它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儲蓄率低代表你的消費水準高,財務自由的目標就會比別人高。第二,儲蓄率低代表你能存下來的錢比較少,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達到財務自由。舉例而言,相同的月收入之下,想要存夠六個月的生活費,10% 的儲蓄率需要 4.07 年才能達標,但是 20% 的儲蓄率只需要 1.91 年。
不對啊,我可以追求更高的薪資,讓月薪翻倍,這麼一來,到達財務自由的時間不是就可以大幅縮短嗎?你可以試著調整月薪,變成 NT 100,000,但保持 10% 的儲蓄率,你會發現到達財務自由的時間並沒有變化,這是因為你的開銷隨著月薪翻倍也大幅增加了。現實世界中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加薪之後很多人會想要犒賞自己,不論是一次性的出國旅遊(到最後通常不是一次性,而是常態化),或是換部新車,亦或餐廳愈換愈高檔等等,只要儲蓄率沒有調高,財務自由之路就不會有任何改變。
當你累積了一個月的生活費之後,你可以比較從容地應付生活中的意外(至少拿得出押金,不必住比較貴的 Motel);當你有了三個月的生活費之後,你不必擔心被老闆炒魷魚;當你有六個月的生活費之後,投資的效益開始比較明顯,你會感受到複利的威力。如果幾十年後的成果讓你感覺太過遙遠,何不從累積一個月的生活費開始,體會一下財務自由帶來的選擇自由呢?
財務自由的4~6 階段
第三階段的財務自由是累積一年的生活費
第四階段的財務自由是累積五年的生活費
第五階段的財務自由是累積十年的生活費
財務自由的 4~6 階段開始以”年”計算,分別是一年、五年與十年,進入這個階段,你會發現兩個變化。首先,你會開始感覺到你的資產開始為你工作,你存下來的每一分錢都努力地為你滾出更多的錢,複利的威力也開始展現在眼前。以第五階段為例,你需要的 NT 2,700,000 生活費只有一半是你自己工作儲蓄得到,剩下的一半是你的資產幫你累積而來。
其次,你的人生自由度會更寬廣,選擇會更多。遇到不合理的職場工作環境,你不必再忍氣吞聲,因為你有至少一年的生活費支持你選擇一份更好的工作。我所知道的一位知名創業家 Steve Pavlina 就是在存夠一年的生活費之後離開朝九晚五的工作,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在創業成功、賣掉自己的公司之後,他說人生開始感到自由的那一刻,來自於存夠了一年生活費的那一天。
財務自由的最後階段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存夠退休金,這裡的設定是存夠 25 年的生活費。
如果你能一步步走過前面幾個階段,最後這個財務自由的目標只是時間問題,就像從台北開車到高雄,隨著里程數逐漸增加(從 20k 一直到 300多k),你知道自己的方向正確,到達目標是遲早的事。但時間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
使用預設的參數:年化報酬 5%,儲蓄率 10%,初始存款為零,如果你想要存夠 25 年的生活費做為退休金,你必須要努力工作且儲蓄 50 年 !! 雖然你實際上只存了三百萬,剩下的一千萬都是你的資產幫你累積而來,但從22 歲大學畢業,要一直工作到 72 歲才能退休,不免令人洩氣。有沒有更好的做法呢?我的建議只有一個,提高你的儲蓄率。
雖然工作一開始很難存很多錢,但隨著年資的增長(還有自己的努力),大多數人都會加薪,有時也會領到不錯的年終獎金,這時,不要急著拿來犒賞自己,不要急著去換最新的手機或牽一台新車,也不要多出國玩幾趟;相反地,挪一部分的錢來投資,讓儲蓄率提高一些,你會看到明顯的變化。以下是儲蓄率跟到達 Level 7 所需時間(年)的表格:
如同一開始所說,賺多少錢不是重點,能存下來多少才是決定你能否達到財務自由的最重要指標。許多 FIRE 族之所以能夠工作十年左右就離開職場,除了擁有高薪之外,高儲蓄率是關鍵。我們不必為了提早退休而生活得像苦行僧,但也不必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買一堆用不到的東西 (看看抽屜裡有多少沒用的3C,衣櫃裡有幾件少穿或沒穿過的衣服)。10% 的儲蓄率是為習慣資本主義的歐美人士所設,我覺得大部分華人應該可以存下 30% 的稅後收入 (買房也算是一種儲蓄,但那是另一個話題了),代表大多數人可以在工作 27 年以後存到所需的退休金,所以,五十歲前提早退休真的不是夢。
眼尖的人可能會發現年化報酬率的影響也很大,10% 的年化報酬可以大幅縮短財富自由的時間 (相同條件下,縮短 10~20 年),但我傾向保守看待這個參數。的確,從歷史數據來看,5% 的年化報酬略低,但是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保守一點總是沒錯。如果未來的報酬高於這個數據,把它當作一個驚喜總比變成驚嚇來得好。
文章裡用到的 excel 檔可在這裡下載
~7-levels-to-Financial-Free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