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睡覺」讀後感

「為什麼要睡覺」讀後感

為什麼要睡覺》是柏克萊大學精神科學暨心理學教授 Matthew Walker 所著,是一部探討睡眠的重要性與如何改善睡眠的書籍。作者以大量的研究證據,破解了許多關於睡眠的迷思,並提出了12項睡眠守則,幫助讀者改善睡眠品質。

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人類健康的三大支柱之一 (另外兩個是運動和飲食),與心臟病、肥胖、失智、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息息相關。睡眠不足會降低免疫力、影響記憶力、增加情緒問題的風險,甚至縮短壽命。

人類為什麼要睡覺?

我們一輩子裡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而且睡著時完全沒有防備,在古老的野外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如果睡眠沒有提供任何關鍵性的功能,那就是演化犯下最大的錯誤。」簡而言之,所有的物種都會睡覺,睡眠在地球上是和生命一起演化的,它肯定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下是睡眠提供的重要功能:

  • 生理恢復與修復: 睡眠是身體進行生理恢復和修復的關鍵時期。在睡眠中,身體釋放生長激素,促進組織和細胞的修復,同時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此外,身體還會進行能量的節省,促使器官和組織得到休息和修復。
  • 記憶與學習: 睡眠對於記憶和學習過程至關重要。進入深度睡眠階段時,大腦會加強新學到的資訊的固定和整合,有助於記憶的形成和提取。這對於學習新事物、技能和經驗至關重要。
  • 腦部清理: 研究發現睡眠時,大腦中的淋巴系統活動增加,有助於清除代謝產物和廢物。這種清理作用被認為對預防神經退化和維持腦部健康至關重要。
  • 情緒平衡: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維持情緒穩定。缺乏睡眠可能導致情緒波動、易怒、焦慮和抑鬱等問題。睡眠也對於應對壓力和情緒困擾起到調節作用。

而且,在我們睡著的時候,大腦依然忙碌。但到底腦袋在睡眠的時候都在忙些什麼?

睡眠的兩種型態

睡眠主要分為兩種型態,分別是「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Non-Rapid Eye Movement)」和「快速動眼睡眠(REM,Rapid Eye Movement)」,這兩種睡眠型態在睡眠周期中交替發生,每個周期約為90至110分鐘。

  1. 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
    • 入睡初期: 在入睡的初期,人體進入 NREM1 階段,這是一個短暫的過渡階段,持續約1至5分鐘。在這個階段,身體開始放鬆,並逐漸進入睡眠狀態。
    • 深度睡眠: 隨後進入較深度的睡眠階段,佔整個睡眠時間的大部分。在這個階段,身體進行生理修復、能量儲備、免疫系統強化等功能,其特點是腦波活動變得較慢,是最深層的睡眠。
  2. 快速動眼睡眠(REM):
    • 在深度睡眠之後,進入 REM 階段,這是一個相對較輕的睡眠階段,但同時是大腦活動最為活躍的時期。在REM睡眠中,眼球快速移動,呼吸變得不規則,肌肉處於鬆弛狀態。
    • REM 睡眠與夢境的發生密切相關。大部分的夢境發生在REM階段,這個階段還與情緒調節、學習記憶等功能相關聯。REM階段也被稱為「Paradoxical Sleep」,因為在這個時期,大腦的活動和覺察度高,類似清醒狀態,但身體卻處於麻痺狀態,防止人體在夢境中進行動作。

這兩種睡眠型態交替出現,形成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這個周期會多次重複,每晚的睡眠中會經歷多個REM和NREM階段。不同階段擁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確保身體和大腦在整夜的睡眠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復。簡單來說,非快速動眼睡眠主要負責清除舊資訊、鞏固記憶;快速動眼睡眠主要負責整合新資訊、創造力。

關於睡眠的七個迷思

  • 老年人需要較少的睡眠?
    這是我從全書得到最棒的觀點,「中老年人同樣需要一天八小時的睡眠」。中老年人睡得少不代表「不需要睡眠」,相反地,我們應該努力改善睡眠的品質。這是因為隨著年紀增長,睡眠發生了三個變化:(1)質與量降低;(2)效率降低;(3)時機受干擾。中老年人要避免早晨曬太多陽光,儘量在下午三點後多曬點陽光,延後夜間的睡意,才不會吃飽坐在沙發上就想睡,睡了一會兒之後晚上就睡不著了。
  • 青少年不能早起是因為懶?
    青少年的晚睡晚起習慣不是因為懶惰,而是自然的演化,讓青少年的睡眠節律往後延,刻意跟父母錯開,學習「獨立」並且與同儕互動。如果強迫青少年早睡早起 (例如 10 點就要上床,6 就要起床),這跟要求父母自己晚上 8 點就寢,早上 4 點起床是一樣的困難。而且,強迫青少年早起,也等於剝奪睡眠後段的快速動眼睡眠的精華。
  • 早鳥比夜貓子優秀?
    人類作息有不同的形態。晨型人喜歡黎明早起,佔人口比例40%。夜型人偏好晚睡,早晨的表現不佳,佔人口30%。剩下的30%在兩者之間,稍微往夜型人的方向偏。但現代社會的工作型態對晨型人相對較佳,所以鼓勵大家早睡早起,其實兩者並無優劣之分。
  • 假日補眠可以彌補平日睡眠不足?
    對於長期缺乏睡眠的人來說,補眠可以讓身體獲得短暫的睡眠補償。但是,補眠無法彌補所有損失。例如,非快速動眼睡眠原本要鞏固記憶的功能,當天損失之後的記憶就永遠失去了,怎麼補也回不來。
  • 人類需要午睡嗎?
    作者指出,人類天生適合兩段式睡眠。午睡的習慣來自生物的特性,與文化沒有太大關聯。研究指出,現代社會取消午睡的結果,對健康與生產力已帶來負面影響。(所以你可以大方午睡了)
  • 成年人只需要睡滿 6 小時就可以了?
    現代企業與媒體時常吹捧人們需要更少的睡眠即可,例如6~7小時就足夠,然而,根據作者的研究,這些說法是大錯特錯。作者用紮實的研究資訊證明,人類的最理想睡眠時間是每天 8 小時。任何說自己只需要小於7或6小時睡眠的人,其實都在不知不覺間,讓生命遠離最好的身心狀態,無法把身心潛力發揮到極致。
  • 安眠藥可以解決睡眠問題嗎?
    安眠藥是一種鎮靜劑,無法提供自然的睡眠。換言之,你看似「睡著了」,但是非快速動眼睡眠與快速動眼睡眠兩者都受到干擾,長期下來會持續影響記憶能力與學習創造的能力。服用安眠藥也會帶來健康、車禍、壽命等不良的影響。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睡眠的品質,或者,至少可以讓我們免去失眠的困擾呢?

12項睡眠守則

  1. 遵守規律的睡眠時間:如果只能選一項建議,這個是作者唯一推薦的守則。不論平日或假日,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時間睡覺,每天早上在固定的時間起床,養成睡眠的規律。
  2. 規律運動 (每天至少三十分鐘),但睡前 2~3 小時避免運動。
  3. 遠離咖啡因和尼古丁,兩者都是興奮劑 (我要求自己中午過後不再喝咖啡)
  4. 避免睡前飲酒:睡前小酌或許會讓你放鬆,但喝太多會使你缺少快速動眼睡眠,也容易讓你在半夜醒過來,再也睡不著。
  5. 避免太晚吃大餐、喝太多飲料 (宵夜也要避免)
  6. 不要在下午三點之後睡午覺:前面提到午睡對身體有好處,但不要在三點之後午睡
  7. 睡前放鬆身心,避免使用電子產品
  8. 睡前避免咖啡因和酒精
  9. 睡前泡個熱水澡可以讓核心體溫下降,幫助入睡
  10. 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臥室要黑暗、稍涼、沒有電子產品的干擾
  11. 適當曬太陽:日光是調節每天睡眠規律的關鍵,試著每天在戶外至少曬三十分鐘的日光
  12. 不要醒著而仍躺在床上:如果真的睡不著,起床做點輕鬆的活動,直到睡意產生

結論

《為什麼要睡覺》是一本內容豐富、實用性高的書籍。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睡眠的重要性與如何改善睡眠。本書適合所有想改善睡眠品質的人閱讀。

讀完本書之後,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睡眠,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讓充分的睡眠幫助我們提高工作與學習的效率,也可以讓我們身心更健康。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