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朋友最常問的問題之一,「要退休時,股票崩盤怎麼辦?」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王老先生在 1948 年出生
他預計在 2008 年,也就是六十歲時退休
結果那一年的股票市場下跌了 40%,怎麼辦?
這個問題有兩個誤區:
第一,在王老先生退休那年,股票的佔比不應該是 100%
所以即使股票下跌四成,損失不會那麼大
第二,退休金的投資不是”團進團出”,而是應該像水流緩緩前進
前面我們說過資產配置,簡單地說就是股票和債券的比例
(債券指的是穩定的政府公債,而非高風險的公司債)
隨著年紀增長,債券比重應該要提高
以業界最常用的 「110 減去年齡」做為股票比重為例
二十歲的年輕人應該要有 10% 的債券
到了六十歲,債券的比重應該要提高到 50%
換言之, 2008 年的下跌的確對王老先生的資產造成了影響
其中股票佔了一半,下跌 40%,代表整體資產下跌了 20%
但如果考量到債券跟股票市場反向連動,整體資產應該只有下跌十幾個百分點
所以,即使遇到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崩盤,對退休金的影響還在可控制範圍
(更別說隔年就全部彈回來了)
但我覺得更重要的觀念是水流概念
退休金的投資不應該是團進團出 (也就是在某個點全部投入,在另個點全部提領)
大多數人都是利用資薪累積自己的資產,也就是每個月或每年把部分的薪資放在退休金規劃裡
除非繼承一筆大額遺產,不然很少有人會一次性地投入一筆巨款做為以後的退休金
即使是年終獎金,以整體退休金的規劃來看,仍然是相對小的金額
所以,不是”團進”,而比較像一條條小溪流的水,逐漸匯進了退休金的長河中
既然如此,在提領時,我們也該捨棄”團出”的概念,同樣採用水流來管理我們的退休金
“團進團出”的最大問題就是時機問題,你不僅會擔心投入的時機 (害怕買在高點)
也會擔心提領的時機(害怕賣在低點)
如果你要一次性地把所有退休金提領出來,碰到 2008 年的股市崩盤,你就會驚慌不已
不只是因為那是一筆巨款,更是因為這筆巨款關係著你的後半生
但是,把退休金的規劃看成水流就不同了
看看上面這張圖,假設你在 25 歲時開始規劃退休金並且計劃 60 歲退休
那麼,25~60 歲這段時間就是你累積資產的時段
60 歲以後則是提領的時段 (而不是 60 歲那一個點)
你可以這麼想,25 歲時投入的資產,經過 35 年的複利之後,你可以在 61 歲時收穫
26 歲時的投入,在 62 歲時收穫… 依此類推
每一次的提領,都是此前三十五年複利的成果
這麼想或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你避開了提領時機的問題
即使遇到 2008 當年的股市重挫,影響到的只是當年預計提領出來的退休金
對其他部分影響很小。
再來,我記得一些研究數據,股市長期的報酬皆為正數(長期指的是二十年以上)
你的每一份退休金長期看來都一直在長大
有時長得很大,有時長得普通大,但平均而言都有不錯的報酬
(如果實質年化報酬是 5%,35年後變成 5.5 倍)
最後,投資是件困難的事,特別是遇到下跌的市場,你的信心會被嚴重打擊
你必須先對理論有清楚的認識,對最壞的情況做好打算,才有堅持下去的可能
把退休金的投資計劃想成水流,讓時間的複利發揮最大效果,在心理上跟實務上都比較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