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投資,我想說的是:3. 買哪支股票?

如果你擔心錢放在銀行會被通膨吃掉
如果你對各類資產的風險與報酬有基本的認識
如果你了解必須要冒一點風險,才能獲得相對應的報酬
如果你決定要買股票來增加實質購買力
下一個問題就會是,要買什麼股票?

你可能會在報章雜誌上讀到某些默默無名的美國老先生老太太
他或她因為擁有大量的可口可樂股票而身價非凡
或者在台灣,某個「XX伯」累積了xx張台積電股票
接下來幾輩子可能都不愁吃穿
所以,你也想要效法,成為”存股”一族

這裡有兩個誤區
第一,「存」這個字有”定存”的概念,好像「存」這個動作就是安全的
其實,不論你買什麼股票,它都有風險
沒有哪一項資產保證你放長期就絕對安全
第二,你看到的都是倖存者
正如狗咬人不稀奇,人咬狗才會上新聞
所以,能夠在報章雜誌上被報導出來的,都是相對稀少的案例
你可能沒看到那些存宏達電、存威盛、存 XXX 的投資人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要把一生辛苦累積的資產「押寶」到某一支股票中
(沒錯,我覺得押寶是比存股更貼切的動詞)
你要先知道你在做什麼,然後了解這麼做的風險,再來才是決定你要不要這麼做

如果你投資的目標是要有個安穩的退休生活
你根本不需要押寶某一支個股,只需要簡單的投資計劃
因為,足夠的退休金來自三方面

  • 本金:在工作期間儘量累積你的本金
  • 時間:儘早開始退休計劃,儘量延後你退休的時間
  • 報酬率:合理地評估及選擇適當的資產

假設你從 30 歲開始工作,預計 60 歲退休 (用30 年時間累積退休金)
如果每年撥出 12 萬元投資,要用多高的年報酬率才能累積到 1000 萬的退休金呢?
答案是 6.3% 的年化報酬 (比想像中低,而且隨著年紀增長,一年不應該只存 12 萬元)

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人要追求一年超過 20% 或是翻倍的報酬呢?
正如巴菲特說的:「太多人不願意慢慢變富」,所以會想要研究各種捷徑
例如不願意延長工作的時間(想要提早退休),或者不願意從薪資中多撥一些本金來投資
結果只能從報酬率下手,希望自己能掌握到一支又一支的飆股
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以及幫「存股」擦脂抹粉,才會讓「押寶」變成了主流
其實,上面三個因素裡,報酬率是最難掌控的,我們應該把時間花在可以掌控的地方

我的建議是把資產放在市場指數上
基本原則如下:

  • 費用愈低愈好:你的實質報酬 = 名目報酬 – 各項費用
    報酬高低不在我們的掌控範圍,但我們可以儘可能降低費用的衝擊
  • 儘可能選擇被動式的 ETF:重點是”被動式”,讓市場為你賺錢
    不要嘗試主動選股,因為主動選股的結果很大概率會輸給市場
  • 儘可能貼近市場報酬:以我投資的 0050 為例,它代表的是台股前五十大市值的股票
    不是全市場報酬,所以不是很好的標的(我正在評估替代方案)
    若以美股為例,VTI 是代表美國股票市場,VT 則是代表全球股票市場的好標的

1996 年出了一本暢銷書「理財聖經」
裡面有一句經過簡化的名言「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
當然,你可以找出無數的例子來證明這句話說錯了
例如,”隨便買”,如果買到威盛或是宏達電怎麼辦 (紅姨不好意思,我只記得這些例子)
“隨時買”,如果買在台股 12000 點,或是買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前怎麼辦?
“不要賣”,如果抱到最後只是紙上富貴怎麼辦?
(有空我們都可以來進一步探討這三句話的內容)
其實,”隨便買”是當時無可奈何的選擇
作者的建議是不要嘗試選股,因為用丟飛鏢選出來的標的,表現都比基金經理人還要好
1996 年那時沒有指數型的 ETF,那時被動式投資也還不盛行
但現在我們有各式各樣的投資工具
我心中的「隨便買」,就是把整個市場複製下來,例如:
台積電佔台股 30%,你的台股資產裡就應該有 30% 的台積電
聯發科佔台股 4%,你的台股資產裡就應該有 4% 的聯發科
台塑化佔台股 1.6 %,你的台股資產裡就應該有 1.6% 的台塑化

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你可以用指數化的 ETF 達到近似的效果
當然,你無法享受到一年好幾倍的飆股快感
但是,你不需要,你真正需要的是穩健地朝你的目標前進

投資,從來就不是為了表現給別人看,而是為了達成你設定的目標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