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最前面
傳統的退休資產配置是 60% 放在股票裡,40% 放在政府債券裡
每年提取總資產的 4%做為生活費,接著進行 rebalance (資產再平衡)
這些年有一些改進的建議,例如本文提到的三個水桶策略
但是這些策略並沒有完整的理論或回測數據做後盾,是否真的好用有待商榷
改天再寫另一篇文章專門討論這個問題
最近比較常關注這個 Youtuber (Joe) 的視頻,他是一個已退休三年多的美國人,54 歲離開職場,常常分享一些關於提早退休的資訊,例如如何為退休做好準備,FIRE 常見的盲點,他如何做投資,以及這個視頻提到的三個水桶策略 (3 buckets)。
Joe 在退休時,把自己的資產分成三塊 (三個水桶):
第一個水桶:準備 0~4 年的生活費,放在定存或是非常安全的貨幣基金裡,期望報酬是 0%
第二個水桶:準備 4~8 年的生活費,採用大約 60:40 的股債配置,期望報酬是 4%
第三個水桶:準備 9 年以上才會用到的資產,95% 都放在股市裡,期望報酬是 9%
退休人士跟正在累積資產的年輕人需要的不一樣,年輕人有時間、體力跟穩定的工作,他們要追求資產的成長性,所以安全不是最重要的考量 (但仍要做好資產配置,而且不要 all-in 到某些個股中,因為這樣叫賭博);但退休人士不一樣,在失去穩定的收入之後,退休資產是唯一的生活費來源,所以安全很重要 (今年初的股災更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 Joe 的第一個水桶準備了四年的生活費,而且放在極度安全的定存裡,即使通膨可能對這一個水桶造成一些打擊,但安全是這個水桶的首要考量。
在退休三年之後,Joe 發現這個水桶剩下來的資產比預期的多: 首先,他這三年花出去的錢比預期的少,大約只花了預期的 80% 其次,他有做一些 consulting 的兼職工作,帶來了一些收入 最後,他在退休之後節省下了不必要的支出 (例如自己動手修理東西,停掉有線電視等等…)
根據 Joe 的計算,2021 是資產豐收的一年,搭配上面提到的三種效應,在退休三年之後,第一個水桶的資產仍然可以讓他繼續生活四年,完全沒有必要去移動其他水桶裡的資產;這在動盪的 2022 顯的特別珍貴,因為他不需要賣出下跌的股票以供生活之需。即使碰到難熬的熊市,第一桶水的資產可以讓他平安度過四年,等待下一輪牛市的到來。
另一個部分也很重要,即使是退休人士,也要把部分資產放在具有成長性的股票市場裡,而不是全部放在債券或現金裡領取固定的利息。以 Joe 為例,他的第二個水桶裡有 60% 的股票配置,第三個水桶的資產更是全部都在股票市場中(我不知道他的第三個水桶佔全體資產的比例,所以無從判斷風險),所以,除了關注安全性之外,資產的成長性也是退休人士的考量點之一。這是因為 FIRE 族提早離開職場,加上現代人均壽命很長,我們可能有 30~40 年的退休生活要過,為了確保體面的晚年生活,資產必須打敗通膨且持續成長。
回頭檢視自己的”水桶”,我發現跟 Joe 的做法大同小異。
- 我雖然沒有三個水桶,但我的第一塊資產有七年的生活費,而且第一年的生活費也是放在極度安全的定存中,第二至第七年的生活費則是放在債券裡,這部分相當於他的第一及第二個水桶;第二塊資產則跟 Joe 的第三個水桶相當。
- Joe 放了八年的生活費在前兩個水桶中,我則是放了七年的生活費;但他的第二個水桶有投資股票,我則是全部在債券裡,安全性略高一些。
- 我們的”第三個水桶”全部都在股票市場裡,追求的是整體資產的成長性。
沒有任何一個退休計劃可以百分之百保證你平安且順利地度過退休生活,但是,有一個妥善的計劃,按步就班實施,並且視實際情況做調整,會讓你的退休之路走得順暢一些。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