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幸福 3

書中提到的脫北者,我印象最深的是宋太太。她是堅貞的共產黨員,根正苗紅,從小就是優秀的青年代表,註定要成為黨的一份子,婚姻也是黨的特別安排,但是夫妻倆沒有被分配到平壤,反而被派到偏遠的清津市(脫北者前往中國的大本營)。在太平的年代,宋太太就是黨的代言人,她每天早晚會擦拭領袖的玉照(先是金日成,後來是金日成+金正日)。在黨的安排下,她過著相對優渥的生活,同時間,她也對黨交辦的事項盡心盡力(就是宣傳偉大的黨,或是檢舉背後說黨的壞話的人,有點像台灣的政戰官),不過宋太太是個宅心仁厚的人,從來沒有打鄰居的小報告。饑荒來了,她努力工作卻領不到任何薪水,連糧票也開始短缺,生活開始出現問題,宋太太仍然相信政府,相信黨,她相信苦日子終究會過去。自己的丈夫餓死了,她心中難過,卻只能繼續工作,繼續挨餓。接著,自己的兒子因饑餓而生病,醫生開了處方,但醫院沒有藥,黑市裡的藥等同一包白米的價格,宋太太最後選擇了白米,犧牲了自己的兒子。這個遺憾跟了宋太太一輩子。

宋太太的女兒是個叛逆的對照組,她不相信這個政府,處處與國家作對;在饑荒的逼迫下,她想盡辦法逃到中國去,這才發現北韓政府欺騙了她們全家,欺騙了她們一輩子。於是她開始想辦法把家裡的人帶出北韓,抱括忠貞的黨員宋太太。費盡千辛萬苦,半哄半騙之下,才把宋太太接到中國,但是她不願意去南韓,因為那是對祖國最大的背叛。

在中國期間,宋太太無法融入這個新世界,她不知道為什麼電鍋每天早上可以自動把飯煮好,她不知道為什麼每個人都帶著小小的手機自言自語,她沒看過洗衣機、沒有享受過電力帶來的便利生活;面對吃不完的山珍海味,她覺得愧對自己的丈夫跟兒子。她的內心曾經對黨無比信任,但現實卻一再挑戰她的認知,終於,她頓悟了,她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決定,北韓政府失職造成的饑荒讓她失去了半個家庭,她才五十七歲,她還有後半輩子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她決定登上前往南韓的飛機。

並不是所有的脫北者都能適應南韓的生活。突然從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空降到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大多數的脫北者都有適應上的困難。許多脫北者表示,聽到批評北韓政府的聲音時,他們的內心會非常掙扎,一邊是根深蒂固、從小被灌輸的愛國思想,另一邊則是進步的現代社會,跟他們所處的舊環境有如天壤之別,很多脫北者終其一生也無法融入南韓的生活。宋太太算是適應得不錯,雖然心理上仍然覺得自己背叛了祖國,但她要為自己活一回,也為丈夫和兒子而活。書中的幾個脫北者則明顯不習慣繁華的現代社會,許多人會移居到鄉下,回到脫北者自己的小圈圈。

我們可能都被自己的環境或習慣束縛而不自知,即使有機會脫離,仍會想回到屬於自己的舒適圈。

2 Comments

  1. Yumi

    如何理性判断,我们是否被洗脑?舆论&娱乐,自小的教育,会不会这一切都在诱惑我们的思想。

    • jiunjiechou

      我不知道…
      只能多聽多看多讀書,學會獨立思考,判斷事情的合理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