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是這星期看到的歷史投資數據,給大家參考。
這是業界常用的股債比 60:40,並且經過長期 (二十年) 投資之後的報酬狀況;而且,這還不是什麼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家,都是當時舉足輕重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其中不乏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這樣的大國。表中列出的是報酬率在負 40% 以上的例子,代表還有更多是負的報酬,只是沒有那麼嚴重,請注意,這不是某一年的報酬率,而是經過二十年複利之後的最終結果,可說是怵目驚心。
當然,事出必有因,之所以會有這麼慘的投資結果,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 戰爭:不論是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經濟跟投資的衝擊都是毀滅性的,會讓你的資產全面歸零。
- 能源危機造成的經濟蕭條,主要發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停滯性通膨(stagnation) 就是那時發明出來的詞。
你還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美國沒有出現在上面這個表中;不論是戰爭還是經濟蕭條,美國一定都受到了影響,但它都從泥淖中走了出來(至少沒有持續20 年的衰退),世界第一霸權不是說著玩的。這也說明了一件事,如果你的”歷史資料”都是來自美國的股市跟債卷,會有很明顯的生存者偏差,一定要小心。
這代表長期投資不可行嗎?我覺得也不是,以下是我的心得。
第一,戰爭的影響是全面性的,不只是帳面上的投資數字難看,更重要的是你的身家性命可能都保不住,什麼財產、投資都成了浮雲。所以,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們,更要把握住難能可貴的和平,對任何意圖發動戰爭的國家都應該給予譴責。
第二,資產配置還是有效的,在過去的一百年,如果你把資產平均分配到美國、歐洲、亞洲和新興市場,即使某個國家或地區受到重創,其他地區還是可以創造不錯的報酬(例如美國)。最怕的是押寶某一國家或地區,經過長時間的折磨,最後落得一場空。當然,你無法知道下一個百年會是那個國家獨領風騷或成為新的世界霸權,分散你的投資,做好資產配置會是最佳解法。
第三,業界常用的 4% 退休金提領率我覺得還是太樂觀了,因為學者研究的多半是美國的數據,倖存者偏差太過嚴重。所以,如果可以,多存一點退休金、晚一點退休、或者退休之後仍保有一技之長,都是不錯的方法。
如果下次有人告訴你長期投資的報酬率穩賺不賠,你可以把這個表給他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