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開始打造財務自由的致富系統 (下)

本書的英文名是 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 如果照著書中的建議一步步前進,提早完成財務自由是非常可能的。

信用卡與你的債務

本書的一開始花了很大的篇幅在介紹債務跟財富的關係(大部分的債務會對你的財富扣分),我常常在想,美國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債務?為什麼會花這麼多錢?為什麼花錢沒有節制?為什麼信用卡永遠只能繳最低應付款?後來我想通了,這不是美國人的問題,這是人性加上資本主義造成的結果,只要生活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機率會變成債台高築的”美國人”。(其實不是每個美國人都這樣,只是統計數字說明了美國人比較嚴重…)

我剛到美國唸書時,沒有任何信用紀錄所以無法申請信用卡,大概要等半年左右才會有 Capital One 推銷的信用卡可以申辦。有個韓國同學辦了他們的信用卡,額度是 500 美金,說多不多但其實也夠用了。有一天,他跟我說他的信用卡”壞了”,因為沒辦法刷卡消費。仔細研究之後,不是信用卡壞了,而是卡被他刷爆了。他當下覺得不可思議,沒有買什麼東西怎麼可能把 500 塊的額度用完呢?檢查之後才發現,速食店 10 美金,加油 30 美金,日常雜貨 50 美金,shopping mall 不知名的消費 100 美金…錢就這麼不知不覺,一點一滴被花掉了,但感覺上我們並沒有買什麼特別的東西(到 Costco 消費好像也有類似的感覺)。另一個故事是有個台灣朋友到歐洲定居,之前雖不是省吃儉用一族,但也不會胡亂消費;後來到了歐洲一年後,同樣在不知不覺間欠下了無法立即還清的卡費,看著 20% 的高利率卻只付得起最低應付款,那種心情之煎熬,沒經歷過的很難理解。

我在讀了一些歷史跟心理學相關的書籍之後,慢慢發現這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從遠古演化至今的人類基因所造成(就像減肥,我們都想減肥,但是存在基因裡的行為模式會一直鼓勵我們多吃少動)。商家們(或者說消費行為學家)已經掌握了我們的消費欲望,不論你的意志力多麼堅定,他們總是能攻破你的心防,讓你多花一點或是提前消費;所以,想要克制或戰勝這種消費欲望是非常困難的,只能大方承認它的存在,再用其他辦法去一一克服(例如薪水一入帳就強迫存起來,做完儲蓄和投資之後剩下的錢才能消費等等)。

銀行

我不喜歡銀行(沒效率、收費昂貴、服務不好),但生活在現代社會裡,不跟銀行打交道是不可能的事(例如買房要貸款,投資也需要開戶與轉帳等等)。書中提到有些人會專門研究各銀行的定存利率,然後在各銀行之間移動自己的存款賺利差,作者不鼓勵這種行為(我也不鼓勵),與其花時間比較各銀行間的利率,不如把這些時間跟精力拿來增進自己的投資知識並且確實開啟你的投資之路。我建議可以善用銀行提供的自動轉帳、自動存款跟自動投資工具,讓你的致富系統更加自動化。

自動化你的投資系統

這是全書對我最有啟發的部分。

投資比想像中要複雜與困難,所以很難堅持;但是,投資要有成果,最重要的事就是堅持(讓時間為你賺錢)。解決之道就是徹底自動化,不要摻雜太多的主觀意見或情感,讓你的致富系統可以自我運行。在前往財富自由的路上,我們都會花一段時間累積自己的資產,在這段旅程上,我們可以利用傳統金融提供的工具來自動化我們累積的過程。以下用台灣的工作環境舉一些自動化的例子:

發工資前可以做的事

  • 設定自動提撥 6% 的月薪到勞工退休帳戶,一方面節稅,另方面存一點退休金 (美國則是 401k )
  • 請 HR 預扣所得稅,拿到手的實質薪資變少,花掉的機率低,每年繳稅時也不那麼心痛
  • 善用公司的薪資轉帳戶,不只匯款、提款免手續費,還可以開啟自動扣繳功能
  • 使用公司薪轉戶做為信用卡扣款帳戶 (另外開一個銀行帳戶做扣款帳戶也可,只是麻煩些)

發工資時可以做的事

  • 設定自動轉帳,依照自己的計劃,把固定比例的薪資轉到儲蓄帳戶與投資帳戶 (我建議的比例是 20%~50%)
  • 如果有學貸或其他貸款,也設定自動轉帳,或者使用這個薪轉戶集中扣款
  • 設定信用卡扣款時間在發薪日後 3~5日 (留一點緩衝時間)
  • 剩下的部分就是你真正的可支配所得,在支付完日常食衣住行之後,你可以盡情花費在你喜歡的事物上

假設你有五萬的月薪,你的系統會這麼運行:

  • 3,000 存到勞工退休金帳戶
  • 2,500 預扣所得稅
  • 15,000 存到儲蓄跟投資帳戶 (我會放 5,000 在儲蓄帳戶,10,000 在投資帳戶)
  • 假設沒有貸款
  • 前一個月信用卡餘額 6,000

代表你一個月有 23,500 可以使用,再扣除掉基本的食衣住行之後,剩下的部分就是你真正可以自由使用的金額。我完全理解 23,500/month 在台北生活非常不容易 (房租可能就用掉 10,000/month 了),所以,除了節省開支之外,更重要的是努力提昇自己的月薪。但是,當你的月薪增加時,你應該先增加儲蓄跟投資帳戶的比例 (例如提高到 40%, 甚至 50%),因為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啊~

總之,不是把該用的錢花掉之後,剩下的再儲蓄或投資;而是倒過來,先儲蓄跟投資,剩下的才是可以自由花費的金額。自動化工具,就是克服人性弱點的最佳武器。

被動式投資、資產配置與再平衡

這部分的內容跟我十多年來的投資方法非常契合,主要精神就是不要做一個主動投資者去選股或選市,因為很大的概率你會輸給大盤。對大多數人而言,被動式地投資在各種 ETF 是最好的投資方法,看似中庸的投資 (只領取市場平均報酬),長期下來卻是表現最好的方法。除了被動式投資,資產配置與定期再平衡也是投資路上不可或缺的工具,這部分可以寫好幾篇文章,以後有空再聊。

不只要理財,也要理生活

作者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你為什麼想要賺很多錢?」

因為投資是一種犧牲當下消費,留到日後再享受的過程。當你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存下的錢在股市虧損時,你會懷疑自己做的決定是否正確。所以,明確知道自己為什麼想投資賺錢,可以讓你在低潮時堅持下去(又是”堅持”)。另外,在你真的因為投資賺到該賺的錢之後,你應該想想你的初心,「為什麼想要靠投資賺錢」,這樣一來,你不會沈迷在增加數字的遊戲中,會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部分。

作者在最後一章提到他對生活的看法,包括:父母負債怎麼辦,如何和重要的另一半討論理財,是否該簽婚前協議書,該買房還是租房,如何應付未來的大筆支出等等。雖然大部分是美式生活才會碰到的問題,但仍然值得參考。

最後,照著書中的步驟一步步執行是否真的能致富呢?我覺得要看你對富有的定義和所在的國家而定。美國雖然日常生活消費高,但相比之下,薪資還是高其他國家很多,所以美國人的重點應該是提高儲蓄率,並且把資產累積在股市裡,這就是作者反覆提醒的重點;只要照著做,在60 歲有一筆豐厚的退休金應該不是難事。如果你不在美國(例如台灣的相對低薪),我真心覺得再怎麼存效果都有限,這時應該做的是努力提昇自己的薪資水準,再搭配書中提到的方法,才有可能有富足的晚年。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