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魚什麼是水,他可能會一臉疑惑,「水?什麼是水?」
因為他們被水所包圍,完全不知道水是何物
如果沒有跳出來,從外面看他所處的環境,他無法理解水這個概念
我覺得旅行就是這樣的工具
跳出你所在的生活圈,用你的角度去理解別人的生活圈
也用別人的角度理解你所在的生活圈
這樣一來,你會對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層的了解
(至少是不一樣的了解)
待在德國兩個月,發現幾個不大不小的文化衝擊
一個是早就知道的 work-life balance
那裡沒有 24-7 的便利商店;你有休息時間,別人也要休息,不是嗎?
星期六商店還有營業,但到了週日,幾乎所有的商家都打烊
不論是在住宅區、商業區還是觀光景點 (賺錢不是最重要的…)
回頭想想台灣的便利,是不是某種程度的過勞原因呢?
另外,看到一封德國的 offer letter
剛入職的員工,第一年就有 25 天的特休
之後每年多一天,上限是 30 天,好生羨慕啊…
待在德國朋友家看了兩部李安的老電影「飲食男女」和「囍宴」
德國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把心裡的話開誠佈公說出來?
放在心裡,彼此猜對方在想什麼
又或者 ”貼心” 的幫對方著想,其實根本搞錯方向
到頭來,累人累己又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何必呢?
台灣的朋友託我買「德國百靈油」,商標上貼的是 China Oel (中國油)
德國的同事說,成份就是薄荷,為什麼每個台灣人必買呢?
我記得一本書上也說過 China Oel 的來歷
其實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商業故事
德國朋友說,喝好水、呼吸新鮮空氣、多往戶外走動,就是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而這些,對生活在台北的我們都是奢求
就算到了德國,想帶也帶不走這些東西,只能在當地品嚐
(其實,離開台北,台灣一樣有適合居住的好地方)
人生就像一本書
停留在同一個地方,等於一直讀同一頁文字
如果可以,我想把整本書翻一遍
看看其他人如何過生活,再回頭想想自己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Work-life balance是我年紀漸大愈重視的事情。
也常在想我們自認工作比外國人”有效率”這件事,是不是反應了我們除了工作外,其實我們並不懂”慢生活” 的含義。
就像快步地跑向終點,但其實也忽略了身旁美麗的風景。
如果盡力地付出可以帶來更大的回報、更無後顧之憂,當然值得拚一拚,就怕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卻沒有得到該有的報酬,還失去了身邊的美麗風景。
这篇文章好酷,之前在英国的时候,London的商业人士下午3点就会在喝啤酒,其实也蛮羡慕他们的生活的。但是换一个角度,是不是当别人慢下来的时候,正好是我们冲刺的时候呢?发达国家的人们已经过了那个冲刺阶段了,我们想要拥有Work-life balance的时候,可能也要先冲一冲,为后代更好的生活??哈哈哈哈 不知道~因为我在英国的时候,在街上被外国人骂了一顿,大概意思是我们抢了他们的工作,叫我们滚出去,但是我觉得自己不努力,凭什么看不起努力的人?PS.你确实可以去追寻不同的梦啦
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這是很多人追求的工作境界,但我覺得工作可以帶來的東西很多,除了金錢之外,還應該要能提供挑戰性、成就感、學習的機會,被需要、被尊重,以及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高層,自我實現。
我也贊成在職場上要多努力一些,畢竟工作時間佔去人生中的大部分,而且是最精華的部分,當然要珍惜。
完全同意!It is not only a job but also a lifestyle you cho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