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武士要回去工作了

理財武士 (Financial Samurai) 是我固定在追蹤的部落格,格主以前在華爾街工作,年僅 34 歲就離開職場,開啟他的 FIRE 生活,至今已經 11 個年頭 (所以現在 45 歲?),生活在舊金山,有自己的部落格與電子報,還出了幾本暢銷書,算是非常成功的 FIRE 案例;就在昨天,我看到他決定要回到職場的文章,一時之間還以為是反串文或是遲來的愚人節禮物,沒想到,居然是個事實…

回去工作的主要理由

原本想要介紹一下作者 Sam Dogen 的相關背景,但許多訊息都可以在網頁找到,所以就不佔用讀者寶貴的時間了

Sam 提到要回去工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要準備兩個小孩的學費

估計要 150 萬美元 (乖乖不得了,這可是 4500 萬台幣啊…)

我知道美國大學和研究所的學費很貴,但這個數字還是超出了我的理解和想像。簡單 google 一下,學雜費、住宿費加上生活費,四年大學跟兩年研究所 (總共六年),如果都讀私立學校,並且都住在最貴的西岸大城市,再考慮十年後的通膨,兩個小孩可能真的需要 150 萬美元。

在評論區有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不需要幫小孩全額負擔,或者不需要全部讀私立學校,甚至可以申請獎學金或讓小孩打工賺取生活費等等。從歐美的角度來看,讓小孩獨立、自行負擔(或者用學貸付)自己的學雜費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是 Sam 有亞洲的血統,儘可能幫助子女的教育可能深植在他的基因當中 (他 13 歲之前都待在亞洲)。所以,他預先設想了最壞的狀況,如果最後子女沒有動用到這筆錢或者只用到部分,都是很好的結局。

2022 的熊市讓資產折損了 7%

去年的熊市對許多退休人士傷害很大,特別是債券跟著股市下跌了十幾個百分點。Sam 的資產分配算是非常廣泛,除了股市跟債券之外,他還投資了房地產,所以下跌幅度還算輕微,只有七個百分點,這應該是可接受的結果,並不是他返回職場的最重要因素。

「我兩個孩子的529計畫也受到同等嚴重的創傷,因為2022年債券的表現也很差勁。」這呼應了上面提到的學費問題,可見得生活在美國西岸大城市與求學的負擔真的很重。

529 計劃是一種為未來教育費用而設立的稅收優惠計劃

配合小孩的學校課程

有養過小孩的父母都知道,從出生到上幼兒園 (大概 4 歲)的期間是小朋友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等到上了幼兒園、小學 (更不用說國高中了),小孩的社交生活開始變得豐富,老師跟同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不用到空巢期,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的重要性降低了。

許多有小孩的 FIRE 族會帶著小朋友一起「窮」遊世界,體驗生活與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但是小朋友不見得會喜歡或適應這樣的生活;他們可能更喜歡規律的學校團體生活,更享受與同學一起學習與胡搞瞎搞的機會。我還記得帶小小孩出國時,父母很享受遊山玩水的放鬆,小孩卻只會抱怨「厚、又是看風景」。

所以,等小孩稍微大一些,或者能夠依照自己的興趣安排學習進度時,再一起到各地遊歷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他理由

  • 趁著還能工作時去工作賺錢,避免以後可能的遺憾
  • 為自己和另一半保留更多空間,不會一直「相看兩不厭」
  • 公司提供多樣化的福利,例如醫療保險
  • 疫情過後,工作比以前更有彈性,不需要天天朝九晚五

咖啡師 FIRE (Barista FIRE)

Barista是咖啡師的意思,這是因為美國有部分 FIRE 族為了維持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退休後到星巴克等咖啡廳兼職,才衍生出Barista FIRE這個名詞

FIRE 的種類有很多,沒有人規定一定要完全離開職場。在考量個人興趣與兼顧福利的情況下,很多人會選擇一份比較輕鬆但是符合個人興趣的兼職工作,繼續待在職場,不僅讓自己能有額外的收入,也能發展個人的興趣,順便得到一些成就感與社會認同,算是一舉數得。

Sam 計劃在 NBA 勇士隊找一份影片統籌的工作,收入不算高 (USD 40,000/year) ,但不需要工作一整年(視球隊是否有打入季後賽而定),而且可以跟自己喜愛的球員一起工作,還可以享受醫療保險和 401k 計劃,需要的時候還可以跟著球隊四處旅行,聽起來是個不錯的選項。

前面提過 Sam 有個還算成功的部落格和幾本暢銷書,但他提到作家的收入無法負擔高昂的生活費,可能是美國西岸的生活水準真的太高了,也可能是作家的收入真的比想像中要低。

之前的印象是他和老婆兩人在舊金山的花費一年需要 100k 美金,大約是 300萬台幣,加上生了兩個小孩和這兩年的高通膨之後,可能更高… 所以有人建議他搬到生活水準比較低的地方,例如 Honolulu 或亞洲,這也是退休人士可以採用的計劃

結論

FIRE 族回去工作的例子並不罕見,有些是因為財務的因素,有些是需要身份的認同,更有些人純粹想找個可以貢獻自己專長的場合,尋找成就感。誠如 Sam 所說的,回去工作並不是一種失敗,而是一種妥協,一種在現實和理想中的妥協。這也是我一直稱自己是「離職」而非真正「退休」的原因。

回頭檢視自己的狀況,在台灣的生活費真的相對平價許多,不只生活開銷相對較低,各種醫療資源也比較平價 (如果健保沒有倒的話),所以即使遇到 2022 的熊市,在財務方面還可以過得去。

但是所有退休人士在離開職場之後都必須面對一個嚴肅的課題:尋找生命的意義、生活的重心和自我的認同;這是我在過去幾個月努力的方向,但一直沒有令我滿意的答案。所以,在可見的未來,回到職場可能是一個可以嘗試的選項,這是理財武士給我的啟發。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