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上週最重磅的新聞肯定是股神巴菲特出手買了台灣的護國神山 TSMC
巴菲特買了多少台積電?
截至2022年第三季,巴菲特旗下公司波克夏的前十大重倉股中
科技股就有三檔:蘋果、動視暴雪、台積電
倉位占比之和接近45%
而十年前,巴菲特的前三大重倉股份別為可口可樂、富國銀行和IBM。
乍看之下,好像三檔科技股取代了十年前的三大持股,真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持股比例,看這個圖,45% 其實是蘋果 (41.89%), 動視暴雪(1.51%) 和 台積電 (1.39%),蘋果一家獨大而台積電排第十名,雖說排名第十也是不小的投資(超過 41 億美元),但標題黨讓會讓投資人誤以為巴菲特 all-in 台積電。(而且可口可樂仍是巴菲特的重要持股)
巴菲特為什麼要買台積電?
巴菲特是價值型投資人,會出手買台積電有他的理由,而且相對大的部位肯定不是其他經理人的建議,而是巴爺爺自己的決定。那麼,是什麼重要的理由讓巴爺爺開始買台積電呢?(他以前說從來不碰不懂的科技股,是他已經開始懂科技股了?還是台積電不再是科技股了?又或是巴菲特變了?)
我們先來看看台積電今年的股價表現。延續 2021 的漲勢,所有人還在期待 2022 股市可以創下新高時,TSMC 在一月初先寫下歷史新高的 688 元,那時台股剛破 18,000 點,樂觀的人開始喊台股 20,000 點,TSMC 破千元;隨著美國科技股和半導體股的回檔,還有聯準會瘋狂的加息,股價開始反轉、一路向下,十月底創下了今年的新低 371 元,代表從最高點跌掉了 46% 的市值。下跌的理由很多:
- 半導體庫存過多
- 通膨高居不下
- 聯準會加息
- 全球經濟開始反轉向下
- 其中的一個特點就是地緣政治與戰爭風險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一打就是八、九個月 (聽說美國最近在施壓烏克蘭和談了,希望能快點結束戰爭),還有習主席二十大順利連任,所有人都在預期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從台海開始 (而且是可預見的未來);所以,儘管台積電的業績一再創新高,獲利也維持在歷史高檔,外資還是瘋狂地賣台積電,瘋狂地提新台幣換成美元。就在兩三個星期前,身邊的人開始擔心台積電會成為下一個 Toshia (美國當初搞日本時就拿 Toshiba 開刀),台股即將淪陷,出逃成了唯一的選項。

所以,巴菲特看到了什麼我們不知道的投資優勢或盲點,決定要踏入半導體領域?又,半導體領域這麼大,為什麼單挑台積電?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 護城河穩固:台積電和蘋果雖然都是科技股,但兩者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符合巴菲特喜愛的護城河理論。再加上未來幾年裡,蘋果和台積電都會持續成長,而且是現金流非常健康的成長,有點像是傳統的可口可樂或銀行股,潛在的利潤非常可觀 (而且穩定)
- 跌深就是最好的利多:趁著今年股災,所有好股票都打了六、七折以上,此時不撿便宜何時撿?在台積電一口氣跌掉了四成的時機買進,確實是個不錯的買點
- 競爭優勢:雖說半導體產業是未來數年各國的發展重點,但幾個有名大廠都有虎視耽耽的競爭者,例如 nVidia,這幾年雖然發展得順風順水,但 Intel 一個箭步就可以趕上或超越;台積電雖然有三星和 Intel 這些對手,但領先優勢非常明顯,兩、三年內都是一個人的武林
- 戰爭風險可能被高估了:有人說巴菲特有內線消息,台海戰爭可能不會開打,或者是會延後,戰爭風險被高估了,所以台積電顯得非常便宜,因此他大力買進。這可能是真的,但是,更有可能是台海如果真的開戰,那就會是更嚴重的世界大戰,屆時,不論你手上有什麼股票都會跌得很慘,所以台積電的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 部位可控:雖然巴菲特買了台積電,但它只佔了波克夏 1.39% 的股份,即使名列前十大,即使是40 幾億美金的投資,仍是相對小的部位,就算 TSMC 整間公司倒閉,損失仍在可控制範圍
我可不可以抄巴菲特的答案?
我可不可以抄巴菲特的答案?跟著他買是否就穩賺?
我覺得不行,首先,我們手上的現金沒有他多,巴菲特手上有 1000 億美金的現金 (而且每年有源源不絕的現金流),如果股價再往下跌 10%、20%甚至 50%,他仍有餘裕可以加碼,一般人的口袋可能沒有這種深度。除此之外,巴菲特常說自己的持有股票的期限是「永遠」(雖然並不一定是真的,他之前就認賠過航空股),一般人能持有幾年就很了不起了,所以即使我們買了跟巴菲特相同的個股,績效也不保證能跟他一樣。更何況,市場知道他買了台積電之後,股價馬上漲了 10%,如果這時我們去追高,在成本比人家高的情況下,報酬肯定不如人,所以我並不建議去追高台積電。除此之外,如果你真的跟風去買了台積電,在這種外資可以呼風喚雨的年代,只要巴菲特或是其他投資機構發表看空言論,股價可能就會瞬間下跌 10%,小散戶想要跑都來不及 (就像這次股神一說他有買就漲了 10% 一樣)。
最後,全世界都知道半導體的供應鏈高度集中在亞洲,特別是台灣,而台海的戰爭風險仍舊高度不確定;各國政府都希望能消弭或至少減低高度依賴台灣的風險。所以,美國、日本、歐洲都希望台積電去當地設廠,順便把整個供應鏈都搬過去。雖然這不會在短期內發生,就算真的在當地設廠,大部分的晶圓代工還是會留在台灣,但是,半導體供應鏈去台化 (甚至去亞洲化)的趨勢是無法抵擋的,因為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國的國家利益。對小投資人來說,這代表台積電的營運利益可能不會像以前那麼高 (為了政治必須犧牲一些經濟利益),所以單押一支台積電的風險其實很高。
結論:
台積電的高階製程短期內很難有人可以撼動,即使是 Intel 或 Samsung 都無法動搖它的王者地位,但是,好公司不等於好股票 (通常是壞公司可以有不錯的報酬),如果你是 600 多元買的台積電,你會更有感覺,可能幾年內都得住套房。所以,千萬不要看著新聞買賣股票,也最好不要押寶某一檔個股。如果你看好科技股,可以買整個科技股產業 (例如 QQQ),犧牲一點投資報酬率但是可以換來更長線的穩定。我更建議購買全世界或各區域的 ETF,跟著世界經濟成長的步伐即可穩定獲利。
~ Buffett-All-In-TSMC? ~